各市属国有企业,各县区(功能区)国资监管机构,委机关各处室、直属单位:
现将《2025年度宿迁市国资监管工作要点》印发给你们,请遵照执行。
宿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
2025年3月14日
2025年度宿迁市国资监管工作要点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。2025年全市国资系统的工作思路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锚定“改革创新、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站稳全省第一方阵”的目标定位,在准确识变中保持“稳”的定力,在厚植优势中增强“进”的信心,在狠抓落实中强化“立”的劲头,在深化改革中积累“转”的成果,顺大势而为、快半步而行,深化实施“665”工程,以思想变革、认知变革、行动变革,坚决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,坚决推动全市国企市场化、实体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。2025年市属国企的主要经营目标是:两稳三增四提升。“两稳”,就是资产负债率、融资成本保持稳定;“三增”,就是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、净资产收益率稳步增长;“四提升”就是企业增加值、经济增加值、功能价值、研发投入明显提升。
一、更好履行功能使命
1. 挺膺担当惠民生。做好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运营保障,持续发力重点项目建设。市属国企要高质量推进44项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的重点工程,确保重点项目加速推进。(责任处室:产权管理与督查处)
2. 深耕实体稳增长。用足用好用活增量政策,积极推动有效投资,持续提升服务能级,在文旅融合、类金融板块、港口物流等领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以“1号工程”工作机制为牵引,加速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、储备一批动能培育项目,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基础支撑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)
3. 产业招商促发展。推动国企在全市招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重点做好“编、引、联、赋”四篇文章,编制国企产业招商地图,聚焦主业引资引业,上接央企省企、下联园区开发区,发挥基金赋能作用,努力把国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把产业基础转化为发展动能。高质量利用“央企省企名企宿迁行”“宿国企 融未来”等合作交流平台,组建“1+9”专业招商工作组,推动央地省市合作提质扩面。(责任处室: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、发展改革处)
二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
4. 切实做好改革的“后半篇”。以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为主线,聚焦功能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,攻坚突破转型发展、公司治理、资产盘活、考评分配等重点任务。深化实施六个三年行动和五大专项行动,健全国企资产、效益、风险“一本账”。系统构建全市国资“1+9”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体系,围绕做强主业、做实产业、做优转型等,高水平谋定全市国企退平台后的转型发展路径方向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)
5. 靶向分类精准施策。处于成长期的产业类企业,重在做强做优,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、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,不断创新商业模式;处于转型期的城建类企业,重在做细做实,聚焦主业主责,加大产业链投资,深化亏损企业治理,采取“以时间换空间”的策略,抓好资金稳妥接续,有序推动转型发展;处于导入期的初创期企业,重在做专做精,专注细分赛道,避免走融资平台发展的老路,快速成长做大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)
6. 全力塑造创新生态。在全市国企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,形成能者上、劣者汰的良好用人环境[形成能者上、劣者汰的良好用人环境]。鼓励和支持市属国企在“三项制度”改革上迈出更大步伐。完善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评价方式,打造更多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,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5%,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增长不低于2个百分点。(责任处室: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党群工作处、发展改革处)
三、深入推进布局优化
7. 资产质态迈上新台阶。因地制宜、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围绕全市“615”产业体系适度扩面,加大绿电开发、数字经济、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。围绕“市本级三年打造百亿基金群”的目标,加快完成宿迁新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组建,同步组建市域战新投资子基金,切实当好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、战略资本。2025年,全市国企总资产要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,市属国企三个千亿级板块基本成型,力争新增AAA企业1家、产业类AA+企业3家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)
8. 存量管控迈上新台阶。做深做细做实“资产底数、问题资产、盘活利用”三张清单,聚焦资产挖潜增效,优化资产盘活方式,采取整合重组、管理提升、清理处置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资产,实现资产更大效益。抢抓政策窗口期,切实解决不动产权证不齐等问题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配置、使用、处置等制度机制,将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嵌入业务管理全流程。持续开展亏损子企业治理,一企一策制定治理举措,及时清退劣质股权,动态清零“僵尸企业”。(责任处室:产权管理与督查处)
9. 系统集成迈上新台阶。以产发集团为主体,探索改组市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,打造成为全市国有资本投资布局、整合运作和进退留转的专业化平台。全面实现全市港口、数据、能源、农业等产业一体化开发运营。按照“三个集中”要求,对照各企业产业图谱、所处行业和业务布局特点,尽快剥离清退非主营、非优势业务,推进资源向主业企业、优势企业集中。坚持“一业一企”优化管理,按照“市场化转型、规模化发展、专业化运营”的改革方向,推进市属国企优化整合和功能性重组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)
四、持续强化监管成效
10. 着力提升穿透监管水平。优化用好全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,对资金、债务、资产、采购等重点领域探索推进全级次穿透式监管,努力做到“向下看清各级、一级管住一级、逐级强效管理”。深入推进司库体系建设,2025年实现市属国企全覆盖,试点推动县区国企司库体系建设。加强新设子企业主业管理,原则上不允许超过集团主业范围。坚决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,更高标准管控全市国企的“非标”融资。(责任处室:办公室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发展改革处)
11. 着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。加快建立与功能分类相适应、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考核分配体系。系统谋划“一企一策、一业一策”考核,在市属国企探索认领加分制和价值创造考核。加大对市属国企“三项制度”改革的考核落实。大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考核刚性兑现。持续强化外部董事考核机制,实现外部董事薪酬“能增能减”、任职企业数量“能多能少”。(责任处室: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党群工作处)
12. 着力夯实专业监管基础。深化开展对标提升行动,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,进一步向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迈进。持续开展规范性文件“立改废释”,制定市属国企章程指引。扩大市属国企外派财务监督专员和专职外部董事覆盖面。聚焦推动外部董事“独立”“专业”“负责”履职,建立召集人、集中述职等制度。针对基金管控,做实做细尽职免责机制。(责任处室:办公室、发展改革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党群工作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)
13. 着力加强县区监管水平。落实改革基层联系点制度,加强对县区国企改革、国资监管指导力度。督促指导县区国资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党委会、董事会、经理层等法人治理主体。指导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,推动县区国企战略性重组、专业化整合。指导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,持续落实“三项制度”改革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)
五、坚决守牢风险底线
14. 全过程一体管控。以深入开展“11+4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,全面加强企业内控一体化建设。启动制约企业发展短板、瓶颈的排查诊断工作。开展年度国资监督综合检查。按季度召开财务运行分析会。在市属国企推广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,对安全隐患实行清单化管理、销号式落实,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。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)
15. 分层次重点管控。做好年度投资项目审核把关,组织开展第一批市属国企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。对高负债企业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约束,防范债务资金风险。持续加强法治国企建设,推进风险防范、合规管理和法律监督一体化建设。 (责任处室:发展改革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)
16. 多主体协同管控。以党内监督为主导,推动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、巡视巡察监督、审计监督、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。全面落实国企稳增长及防风险专项审计、基金业务审计整改工作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审计,试点启动对部分市属国企全面内控审计。(责任处室:党群工作处、产权管理与督查处、财务监管与考核分配处)
六、纵深推进国企党的建设
17. 突出示范引领攻坚。建立国企党委主要负责人向出资人机构述职述廉制度。深入推进党支部“标准+示范”建设。研究制定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年度任务清单。推动6家市属国企设立党委组织部。组建重点领域党员班组,有效嵌入重大工程项目、服务窗口和生产车间等一线,在市属国企有科研条件的子企业组建党员攻坚小组,开展科研课题攻坚。(责任处室:党群工作处)
18. 突出品牌亮点打造。大力推动国企品牌体系建设,以品牌建设赋能企业发展。持续擦亮“强基提质”提升、“党建135”创新和“先锋引领”示范三大工程,做优“党建·家”党建品牌、做强“宿国企·牵万家”服务品牌、做实“宿企·英才港”人才品牌。借助党建品牌打造,深挖工作亮点,争取更多工作经验在全省、全国范围推广。(责任处室:党群工作处)
19. 突出人才技能提升。召开党建联盟第四届成员大会,谋划推进2025年度十大行动和“宿企·英才港”十大联训计划。组织开展党员先锋行动、劳动技能竞赛。办好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等五类培训班。举办“支书课堂”国企专场和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。扩大市属国企选聘生规模,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。(责任处室:党群工作处、办公室)